內灣老街
新竹縣橫山鄉有一村純樸的村落~內灣,當地居民以客家族群的聚落,內灣四面環山,而內灣的街道也成了進出盛產林木及礦產的尖石山區的最主要道路,也因如此於50年代曾為內灣帶來許多的人潮,以中正路的街道為主向外發展至光復路、大同路、和平街、中山街及廣濟路等都曾是絡繹不絕的人潮,然而隨著林業及礦業的產業沒落,內灣的盛況也由嘈雜歸於平靜。
和平街是原旅社聚集區之街道,又名「櫻花街道」,當時因設於和平街路底的武中眼科醫院醫術頗受好評、聲名遠播,加上當時未有公車往來,又因病患激增,日本人野崎氏認有利可圖故建立了能收容約六十名病患近似旅館的「宿泊庭」在此街上。於是和平街遂成「旅館街」。
除外,內灣的傳統街屋也是獨特的景觀,它代表著其歷史時空的意義,因是盛產林業的尖石地區主要道,因此房屋多以紅磚砌柱及地基後,再加以木板材料作為屋身、門窗及屋頂,再以合板瓦或日式文化瓦覆蓋於屋頂。
其傳統街屋的騎樓空間也具有三大的特色:一為供居民串門子話家常之用的各式材質所做的椅凳;二為居民生活所需的各式材質所做的洗衣板、洗手台及水龍頭;三為處處可見家家戶戶種植各式各樣的園藝盆栽,而大部份以藥用植物、料理用的辛香料植物居多,隨處可見當地重視生活與樸素實用的民風氣息。
內灣老街,除了傳統街屋建築外,還有那漫畫家劉興欽筆下親切大嬸婆與阿三哥、淘氣機器人等,也在街道的兩旁觀歡迎著遊客的到來;來此當地的名產也別不可過的哦!如野薑花肉粽、紫玉菜包、客家擂茶、擂茶冰沙、客家麻糬等,挑逗著您的味蕾。
摘自:http://travel.network.com.tw/main/travel/point/showpage/103119.html

阿嬸婆、阿三哥導覽圖

【交通指引】
■國道中山高竹北交流道、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68號東西向快速道路→橫山方向→台三線(120縣道)69公里處右轉→內灣走竹120線(內灣外環道)→內灣
■搭火車新竹火車站→內灣支線鐵路→途經竹東…合興…內灣等七站即達終點站內灣→內灣

油羅溪谷:
油羅溪自古以清澈的水、豐富魚蝦與渾圓雅石使內灣有「內灣垂釣」馳名全省。溪谷卵石灘淺極具戲水消暑之遊憩價值,溪上更有「內灣吊橋」與「攀龍吊橋」之景,更是景色美不勝收。





劉興欽老師:
一個台灣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是客籍國寶級漫畫大師,以「大嬸婆」、「阿三哥」、「機器人」等漫畫成名,在台灣四、五十年代漫畫管制的戒嚴時代,一反當時風氣,從教育角度銓釋漫畫,賦予漫畫新意,成功地創造出一個鮮明活潑、十足本土化的漫畫世界,為當時孩童帶來了莫大歡樂。他出版的68部漫畫書,在戒嚴時代成為極少數的暢銷書,至今歷久不衰,並於民國91年榮獲「第一屆漫畫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的肯定。
【阿三哥大嬸婆遊寶島】
摘要本書故事其實緊接連在阿三哥與大嬸婆遊台北之後,描寫了他們在遊玩台北之後仍然還想在繼續,不過這一次他們卻想要遊遍整個台灣,他們的旅費來源用的也是同樣的方法,『一邊賺錢一邊玩』,他們先後來到了鶯歌、桃園、新竹等地,一路上他們可以說為了要玩遍台灣而馬不停蹄的,且財神還不斷地向他們報到呢!(陳卉儀撰寫)創作理念劉興欽老師在21歲時(以下簡稱劉老師)利用詼諧逗趣的手法,呈現40年代台灣各地方的民俗風情。而實際上阿三哥也正是劉老師的化身。(何佳欣撰寫,劉興欽老師口述)
劉興欽三哥三多 大嬸婆畫出客家魂
「大嬸婆,鄉巴佬,傻裡傻氣心地好,見義勇為不服老,最怕肚子餓了受不了。」
民國四十年代,漫畫家劉興欽以母親嚴六妹形象,畫出風靡華人世界的「大嬸婆」,他也自喻「阿三哥」;「大嬸婆」和「阿三哥」母子間漫畫對話詼諧逗趣,迄今仍令讀者津津樂道。
大嬸婆 為旅美遊子鍾愛「大嬸婆」梳包頭、穿花布大襟衫、七分黑褲,傳統客家婦女打扮,至今人氣旺。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華人運動會,領隊進場的不是米老鼠或史努比,而是客家「大嬸婆」;「大嬸婆」豎立在新竹縣橫山鄉內灣商圈,也成為客家文化創意產業的代言人。
「有妹莫嫁大山背,上崎石頭堵嘴;下崎石頭擲背,吃番薯配豬菜。」
橫山這句「大山背」客家諺語,訴說當年生活困窘,劉興欽在此惡劣環境下,孕育成舉世聞名的漫畫家。
阿三哥
就是畫他自己劉興欽民國23年生於橫山,有13個兄弟姊妹,3個夭折、4個送養,他排行老三,漫畫人物「阿三哥」就是他。
父親劉阿坤是礦工,兼耕田養家,他小時候常揹妹妹牽牛到國小讀書,校長陳勝富為讓學生安心念書,還幫忙看牛,贏得「放牛校長」封號。劉興欽說,7歲時父親要他看牛,因牛脾氣發作,把他拋到半空中,摔得滿身傷;父親告訴他「不能和牛比力氣,要比智慧」,讓他體會到凡事要多動腦筋。漫畫多 發明多得獎多他從小就是鬼靈精,靠著愛玩、好奇精神,更激發了創作靈感,成為「漫畫多、發明多、得獎多」的傳奇人物。「怎麼您還活著?」小學三年級南一版國語課本「放牛的發明家」,就是他的故事,有回到校園演講,小朋友好奇地問,以為發明家都像愛迪生一樣作古了。早期客家婦女不纏足、不束胸,被視為「天乳」,劉興欽也是喝「天乳」長大的。不少剛坐完月子的採茶婦,有脹奶困擾,常叫小孩去「吸奶」,劉興欽吸功好,只要誰脹奶,就叫他去;放學途中常被婦人拉到隱密處,解決脹奶之苦。「肚子常喝得鼓鼓的」,身體也特別強壯。 捏神像 鄉人建廟供奉念小學時,他有回和堂兄逃學躲山洞,用黃泥巴和小便捏了尊神像,數月後母親竟說「山洞菩薩很靈驗」,要他帶著米糕去拜,他到場嚇了一跳,他捏的神像竟被鄉民供奉起來。後來聽說有流浪漢求明牌竟連中3期,發願建廟,現在那兒已是座廟。
「我造神讓人家拜,罪孽那麼深!」劉興欽17年前改信基督教,還跑到太平洋的關島受洗。窮少年 讀師範包吃住「上初中才知有內褲、外褲!」劉興欽童年住在山上,很少下山,上學都打赤膊、穿內褲,到芎林念初中時是生平第一次穿外褲制服。他會讀初中是因為有鞋穿,因家貧,父親後來要他念「包吃包住」的師範。他在台北師範藝術科以第一名畢業,進入台北市永樂國小任教,老師地域觀念重,校長連粉刷走廊牆壁都要他做,學生背後也罵他「客家鬼」,但反激發了他的創作力。尋仙記 一夜成漫畫家「我畫漫畫,是以毒攻毒,竟一夜成為漫畫家。」民國43年坊間流行巴掌大的「小人書」連環漫畫,大多談神仙鬼怪,竟有小學生上山求仙,教育局下令禁閱,校長要他想辦法阻止學生沉迷;他乃畫了16頁「尋仙記」連環漫畫,深受學生喜愛,書商給他2000元酬勞,是他薪水的5倍。
「尋仙記」造成轟動後,他苦思如何畫出自己的風格,首先想到古道熱腸的母親,畫成「大嬸婆」,刊在「新朋友雜誌」引起廣大回響;書商要他再畫個憨厚鄉巴佬,他則畫自己最土的一面,取名「阿三哥」。童質疑 他巧創機器人他也畫科學漫畫「小聰明」,擄獲孩子的心。民國60年有個小朋友質疑他愛吹牛,認為機器人不可能幫人做事,撂下「不然您做個給我看?」他沒讓小朋友失望,畫圖樣著手設計,利用會活動的機器和許多教育卡片,讓小朋友自己出題目,再放答案,答對機器人就會點頭和拍手,取名「機器人自學機」,結果申請到台灣及美國專利,在美熱賣超過30年。擅發明 獲專利138種他後來還陸續發明自動鉛筆、雨傘不滴水伸縮套、冷熱水龍頭等東西,獲得138種專利,也多次抱回國際發明獎。「我第一眼就看上她了」,劉興欽的妻子黃淑惠是他永樂國小同事,但黃淑惠的長輩反對她嫁客家人,直到她的祖父過世才結婚。他育有3女1子,在醫學、金融、設計等領域也有傑出表現。兒子劉海岳坦言,「老爸太厲害了,當他的兒子壓力很大」,但他以父親為榮。老頑童 七旬翁忙不停劉興欽夫婦現住在淡水,年逾7旬仍聲如洪鐘,演講、教學、公益活動行程滿檔,快樂的像個「老頑童」。
內灣車站
台灣鐵路內灣支線,原本並未通車至內灣;但隨著時代變遷及內灣的產業蓬勃發展,以致使內灣在民國四十年才有火車運行通抵。今車站保有50~60年代的建築風格,並保留有一「通車紀念碑」足供後人憑思其鐵道開拓的艱辛歷程。目前車站每天仍與新竹對開11對班車,並以自強號列車的服務品質而僅收取復興號的費用在營運中,頗受居民好評,每逢假日遠自外地前來專程搭乘「內灣支線」進行鐵路之旅者亦與日俱增當中。

內灣火車站壁上大嬸婆坐火車原圖
內灣天主堂:
內灣天主堂,本名:「聖母升天堂」,簡稱:「內灣聖堂」。於民國44年由雷德文神父開教,後由范賓神父出力較多,是本堂創立者。當時,內灣聖堂設於今廟坪下方陳振雲先生住宅處,為日據時代之「南河瘧疾防治所」址。因內灣煤礦開採熱烈、外來人口遽增、高危險性的營生行業使人的精神生活特別受到重視,於是人們便在新的宗教上得到精神信仰的寄託。民國52年,木匠大師陳振雲先生受邀前來內灣和天主堂建築師潘修士合作,興建天主堂於現址。原來教堂前身曾為製材所,故新聖堂就利用舊屋拆卸下的屋架檐樑再生使用。民國54年,新聖堂落成啟用。民國66年,范賓神父離開人世。直到民國70年內灣天主堂回歸九讚頭天主堂兼管。
內灣戲院:
內灣戲院是於民國三十九年在主人楊盛泉的籌畫下落成啟用,是一間深具歷史意義的日式建築物。主人因一方面經營山場,一方面經營製腦,故十分懂得山林粗重勞動工人的休閒需要,因此才在當時僅一千餘人的小村落營造名聞遐邇的內灣戲院。內灣戲院的前身為楊家主人經營的山場之「料坪」(即:停放林木材料的場所),而其早期以前料坪旁邊的三角折坡上還有「火鋸寮」(為新竹最早的火力鋸木廠),今仍可見其殘存的紅磚牆基。內灣戲院是由當時的竹東水泥名匠范進發所營建,建築主柱以清水紅磚砌作後再以砂漿粉光,屋架則採用日式大跨距木造組合工法,屋身則以當時極具奢侈的建材「板財」構成牆、屋頂版及門窗、欄杆及室內傢俱…等。屋頂在覆蓋衵式文化黑瓦,整體外觀又以二樓木造閣樓最具迷人,戲院內部為因應多功能使用狀況,舞台也設計得特別深,也因此為後來演出歌舞表演而名噪一時。

梅干菜有兩種: (客家人原味、陳年),.
梅干扣肉烹調法
步驟一:取二個梅干菜用清水沖洗,不要浸泡後將梅干菜擰乾剁碎
步驟二: 半斤攪肉 + 梅甘菜2粒+ 蒜頭拍碎(用電鍋蒸60分鐘後,關電不開蓋悶30分鐘即可食用)
陳年老菜脯養生料理
老祖宗的養生之道:『春生養肝、夏長養心、秋收養肺、冬藏養腎』。
老菜脯富含碳水化合物、維他命C、維他命P與鈣質和維生素及磷、鐵、硫等無機鹽類。具有強化微血管的作用。它的纖維具極佳之整腸作用,可促進通便,使腸內約有益菌繁殖旺盛,防止腸內異常發酵,預防便祕;並可淨化血液,防止細胞老化‧對預防高血壓、糖尿病、腦溢血等症狀具有不錯的療效。
抗癌老菜脯湯係由日本流傳來台,目前已有廣大愛用者飲用,效果甚佳,不僅能抗癌,對胃腸病、高血壓、關節炎、肝病、心臟病、視力減退…..等症狀均有相當助益。
老菜脯湯製作材料: 老菜脯 + 薑片 + 枸杞 + 雞肉。
老一輩流傳下來的食用方法:
1. 糖尿病患用老菜脯加牛肉加薑及少許米酒燉湯飲用。
2. 感冒咳嗽用老菜脯加薑加冰糖或蜂蜜沖泡開水飲用。
3. 腸胃不適用老菜脯加豬肚加薑燉湯飲用。
4. 心臟不適用老菜脯半條加豬心一個加薑加少許米酒用五碗水煮湯飲用。
5. 肝火旺盛用老菜脯煮水。再將煮好的老菜脯水加蛤蜊加薑煮湯飲用。
6. 肩膀僵硬、肌肉疲勞用老菜脯加少許冰糖沖泡飲用。
7. 聲音沙啞用老菜脯加桔餅沖泡再加入少許香菜即可飲用。
以上食用方法僅供參考使用,生病還是需要去看醫生。
選購方法: 不要選擇外表濕濕地 (可以會是染色的)
食用方法: 老菜脯 薑片 枸杞 雞肉
大嬸婆紫玉菜包五種顏色、五種口味的菜包
紫色、黑色、綠色、白色、紅麴菜包五種口味
白色-皮:原味;餡:白蘿蔔絲
紫色、黑色、綠色、白色、紅麴菜包五種口味
白色-皮:原味;餡:白蘿蔔絲
綠色-皮:艾草;餡:蘿 蔔 乾
紫色-皮:山藥;餡:芋 頭 絲
黑色-皮:竹炭;餡:芋 頭 絲
紅麴-皮:紅麴;餡:白蘿蔔絲
紅麴-皮:紅麴;餡:白蘿蔔絲

黑糖糕
以蓬萊米為原料,磨成米漿後以水桶重壓2個半小時,瀝乾水分,加入黑糖等原料後以攪拌機攪拌,並放入發酵過的米漿,發酵12小時,再以高溫120度的蒸籠蒸熟,即可放涼食用。 剛出爐的黑糖糕富有彈性,彈牙的口感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為符合現代人口味,減少黑糖糕糖量,吃起來不甜不膩很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